「雷电所跨媒介艺术中心」于2020年成⽴于中国上海。取名为“雷电”,是取其物理原理的象征意义——雷电是云内(艺术界内部)、云与云(跨学科)或云与大地(艺术与大众文化)之间的放电现象,意指交流、协作与能量的传递。
雷电所 Raiden INST
「雷电所跨媒介艺术中心」于2020年成⽴于中国上海。取名为“雷电”,是取其物理原理的象征意义——雷电是云内(艺术界内部)、云与云(跨学科)或云与大地(艺术与大众文化)之间的放电现象,意指交流、协作与能量的传递。
- 作为非营利艺术机构,它通过媒体实验、艺术创作、文化研究、策展实践,以跨学科合作的方式探索艺术、科技、自然的边界,以及技术与⼈类认识和感官的内在联系;同时,致⼒于实践⽩盒⼦之外的展示可能性,以策展⼈、艺术家等身份存在,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合作性。
- 「雷电所」寄希望于通过对现实与社会语境的关注,为青年艺术家的实践,提供孵化、展示和传播的平台。所以,其联合各方,筹办“青年科技艺术扶持计划”,参与艺博会,并在美术馆、公共空间、元宇宙等文化空间中策划科技艺术展。根植于当代艺术生态的变化,它将持续优化自身机制,联动国内外机构,以推出新的项目与展览。
- 范围:媒体实验 / 艺术创作 / 文化研究 / 策展实践
雷电所跨媒介艺术中心
- 地址:上海市杨浦区大连路970号9号楼705室
- 邮编:200082
- 邮箱:info@raideninst.com
- 电话:+86 19117322119
- 微信公众号:雷电所RaidenINST
- 微信号:Raiden_INST
- 小红书:9556882455
- Instagram:Raiden_INST
青年科技艺术
扶持计划
2023年第二季扶持计划主题为「在科幻」——将科幻置于动词状态,以回应这个科技与人类感知正在发生剧烈摩擦的时代。
征集与研究方向:
- AIGC
- 游戏
- 元宇宙空间研究
2021年第一季扶持计划注重对中国青年艺术家及生产者的互相了解,以及行业现状的考察。
赛程共分为:
- 院校宣讲与海选征集
- 评委助力与评选晋级
- 20强选手驻地
- 展览:明当代不准停电科技艺术大展
云雲云
分为「云上」(线上展览/VR)与「云间」(AR/MR)两部分,对应呈现了数字策展在虚拟与现实语境下的形式转换。
云间
- “云间”是一种结合云上飘渺与物理元素而产生的虚实结合的状态。因此,也正对应了这一板块对VR、AR、MR等一系列虚拟现实技术的探索。
瀫之灵
- 瀫之灵是一次基于小程序端的数字策展实践,也是「雷电所」首次借助虚拟现实技术,将科技艺术作品融入到田野大地中。
云上(Above Cloud)
- “云上”是当下最常见的一种生活与工作状态,此项目基于各类线上的元宇宙平台,与艺术家、技术开发者一同进行了一系列数字策展实践。
每月一展
- Cryptovoxels系列展览是数字策展项目「云雲云」的起点,它思考艺术家以个体或临时小组的工作方式,将如何侵入这块被物质现实所局限了感受力的领土。所以,不是无趣的插图动画,不是楼宇的复刻模拟,不是物质的观看伦理。
云上
- “云上”是当下最常见的一种生活与工作状态,此项目基于各类线上的元宇宙平台,与艺术家、技术开发者一同进行了一系列数字策展实践。
云厅
- 「云厅|Meta Art Station」是风语筑在元宇宙平台百度希壤中打造的线上艺术博物馆。
雷电所负责“云厅”的艺术策划与统筹,开启在国内元宇宙平台上尝试与实践。一方面,它将延续“Cryptovoxels系列展”的实验性,为艺术家在虚拟空间中的展示提供平台与技术衔接。另一方面,它将更注重展览与项目的公众性与多元性,呈现有价值的文化活动与事件,在近未来的时空尺度中促进与挖掘新的思想与艺术实验。
云上
- “云上”是当下最常见的一种生活与工作状态,此项目基于各类线上的元宇宙平台,与艺术家、技术开发者一同进行了一系列数字策展实践。
数字策展教育
- 数字策展教育是Cryptovoxels系列展览在教育板块的延续。在愈发数字化的时代,策展也在跨出传统思维的桎梏,边界在不断拓展。因此,我们将与不同的院校与机构合作,继续尝试与探索不同形式的数字策展,提供一个可实践的平台。
运动中的媒介
“电容”一词源自物理,关联正负两方,是两端的融合。
- 此项目将专注与建立技术与艺术间的链接,通过聚合不同的社会生产角色,跨越技术企业端和艺术家群体,提供相互共容的生产环境
- 通过走访与考察、技术沟通会、工作坊、作品委任等形式催化出具有创新性的实验项目。
媒介研究部分将专注于技术与媒介的考古和未来探索。
- 参与模式:以艺术家、策展人、开发人群为小组共同进行研究,并与当代艺术脉络、变革开展关联梳理。
- 研究形式:讨论会、讲座、研究性文章
文字的梳理对于正在或者已经结束的研究与项目来说很重要。当经验被重塑成文字,这将是一次回顾、总结、甚至重新策划。
展览
在机构的语境及空间中以学术性展览的形式持续讨论科技、艺术与生产。
当艺术与商业及品牌相结合,展览形态被拓宽,观众角色也更多样,需要在艺术、商业、赞助商等各方需求下,整合出良性平衡的策划与展示。
在艺术生态中,艺博会成为了将作品附加商业价值及通货流转的场合与环节。对科技艺术来说,似乎在公众眼前呈现更是一种链接艺术家需求、产业生产、市场关系之间的观察。
公共项目
走出白盒子、美术馆、机构的空间,科技艺术是更具交互性与公共性的艺术形式。如何将公共空间、观众交互、作品意义、社区生活等有机结合,成为了一项课题。
科技艺术需要强大的设备与技术支持,本土的民营美术馆并不能供给艺术家的创作生态,只有商业以及政府有能力支持。进入政府场馆的语境,除了可以有机地委任艺术家根据不同在地经验进行创作,也是对本土趋于同质化的科技馆和展览馆输送新的内容。
商业对于作品的需求与美术馆、政府机构都不同,它更注重作品的整体性、可玩性、以及持久性。因此策划与落地艺术节及商业空间的项目,也是在被市场严格地检验。